中科院新疆分院:进讲堂、下田间,为乡村发展注入科技活力

  “大家看,这株长得像倒扣的铃铛、颜色淡红的花是什么呢?没错,这就是罗布麻的花,它的作用是很广泛的。”5月21日,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的科普大讲堂上,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姜黎正在做一场关于罗布麻保护与开发的讲座。台下坐着周边村镇的学校师生、农民共200余人。

  罗布麻是集生态价值、纤维价值、药用价值、经济价值于一体的优良水土保持植物,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在尉犁县城,随处可见开着吊钟一般花朵的罗布麻,花期可达数月。

  为了让在场的学生们了解这种身边的植物,姜黎从罗布麻的命名开始讲起,并穿插了历史典故,给大家带去了一堂轻松有趣的科普讲座。而对于在场的农民听众,姜黎着重讲述罗布麻的生长规律、药用价值等。“每年七月左右采摘的罗布麻品质最好,有效成分含量高。”他说,不同于小麦等有清晰收割时间的农作物,罗布麻虽没有约定俗成的收割期限,但科学采收能事半功倍。同时,姜黎还根据罗布麻的特性重点增加了病虫害防治的内容。

  当姜黎在科普大讲堂上分享罗布麻的话题时,在尉犁县古勒巴格乡古勒巴格村的罗布麻种植基地里,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田长彦正在试验田里给前来参观的人们进行实地科普。

田长彦(右一)在试验田里做实地科普。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郑卓摄

  艳阳下,移栽的罗布麻幼苗昂着头,田长彦正在给大家科普罗布麻人工繁育栽培知识。

  规模种植下,罗布麻要长得规整,适合采摘才行。“怎样形成不同种植方式下的种植模式,这需要科技工作者不断尝试、改进。”田长彦说,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发挥当地罗布麻资源和区位优势,建立了罗布麻人工繁殖和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体系,为尉犁县罗布麻产业高产高效提供技术支持。

  “罗布麻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但目前罗布麻的深加工依旧比较粗浅。”田长彦说,以罗布麻茶为例,现在只是粗加工,叶、秆不分,离“茶”的标准还有距离,怎样以商品化的标准种植罗布麻,做到精深加工,是科技工作者和当地政府谋划的方向。

  中科院新疆分院分党组书记陈曦表示,多年来,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多批次派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赴南北疆实地调研,进讲堂、下田间,结合当地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围绕乡村振兴助力示范工作设立相关项目,力争为新疆的乡村发展注入科技活力。

  巴州党委委员、副州长贾平表示,中科院新疆分院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在新疆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育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全疆科技事业发展蓄势赋能。尉犁县与中科院新疆分院在乡村振兴、科技应用等多个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走出了一条科技助力产业发展之路。(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