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软件产业面临的问题和突破

发挥新疆的软件产业,几乎是新疆的领导层、管理层、科技人员、IT行业人士的一致期望。大家渴望软件业的发展,希望能形成一个异军突起的产业,带动信息化的发展,甚至起到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我本人也怀着这样的强烈愿望。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新疆的软件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软件主体市场的占有者依次是国外企业、国内企业、区内企业,几乎是按等比序列下降。这种情况能否改变,任何改变只能依靠我们自身的努力,同时有待于国内外的合作与竞争。事情总是干起来的。新疆的市场、新疆的智力资源都为我们提供的发展的可能和基本条件。本文主要从新疆软件产业面临的五大矛盾作为分析问题的起点,而落脚为新疆软件产业十个方面的突破。希望能对新疆软件产业的发展起到参考作用。

首先分析一下新疆软件产业面临的五大矛盾。
1、工业化进程和信息化的矛盾,影响了软件产业的发展
我国目前处在工业化处在中期水平,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将大大推动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根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研究,我国西部地区总体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新疆的情况是:大多数地区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少数地区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部分行业,例如石油、通信处于工业化的成熟阶段。这种情况造成了新疆信息产业的发展极不平衡。这种情况下是实现工业化,再发展信息化,还是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用信息化武装工业化,答案只能是后者。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时发展的情况下,软件产品的对象就有很大不确定性。只有我们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重视同期开展信息化建设,把软件建设中的“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变成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共性的“企业流程优化”。这样的结果就使发展中的企业,在生产过程硬件、管理方法和流程与信息系统各类软件直接到位。这里面也有极大的风险因素,关键在于新兴企业的领导人,注意在抓好设施建设的时候,同时抓好企业管理软件和信息化软件建设。企业领导人的高素质、远见、组织管理非常重要。我们已经看到,新疆的新兴企业的领导人在这一点上的认识,超过了工业化程度已经很高的传统行业。
2、行业分割的矛盾造成软件力量和市场的分割
新疆石油工业是有70年历史的优势行业,石油系统长期具有全国领先的计算机系统平台。在近10中,技术进步的速度仍然很快。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石油部门应用信息技术不仅为新疆石油、天然气的稳产、高产及储量的增加、新油田的发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在地球物理、勘探开发、数据处理和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在专业软件例如油藏模拟等方面,有很高的水平。在应用软件水平上,和西方国家并无很大差距。但新疆石油的几个大型企业都是中央直属企业,与地方的相互合作和渗透不够。新疆电信行业也有同样的情况。人才、资源、软件开发、软件市场具有极大潜力。
3、人才瓶颈的矛盾是软件产业发展最大制约
人才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基础人才的缺乏,从我区IT企业现状来看,目前大中专毕业生是构成企业技术骨干队伍的主体,软件专业的研究生是新疆的稀缺资源。基础人才的缺乏不是短期能改变的。第二方面缺少软件项目经理人才。项目经理必须具有独到的市场意识,掌握流程统筹,熟悉编码过程,这需要一定的实践锻炼才能成熟起来。我们的软件从业者,虽有博士、硕士在充当软件系统分析员和项目经理,往往将软件产业放在了学术的制高点上,因为对技术的热爱而忽视了市场的存在,系统难以转化为软件产品,软件产品的不成熟难以进入市场。同时而且很多企业的负责人也缺乏对现代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和领导的经验,导致企业不能形成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和留驻人才的氛围。 土长、引进、定向的实践锻炼的结合将成为解决人才的唯一途径。
4、软件地域特点和软件通用性的矛盾
新疆是民族地区,维吾尔文字是法定政府文字之一。民文软件的开发是有地域特点的工作。必须重视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民文软件的开发,但目前民文软件市场化的水平较低。软件的通用性是软件开发的重要目标,是软件增值的根本。民文软件的开发必须与大力推广应用结合,通过推广应用扩大生产和市场,提高民族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时面向中亚市场,使新疆有特色的软件形成产业。
5、大型软件需求和分散的小软件企业的矛盾
最需要软件产品和系统的是成熟的工业大企业。软件产品和系统应用规模最大和市场价值最大的也是这些企业。目前大多数研发单位把软件定位在科研成果而不是产品,“小、散、软”这种目前中国软件业更是新疆软件业的现状。目前全国6000多家软件企业中,90%以上属于在50人以下、分散于众多的政府管理部门的民营、集体和个人的软件公司大多仍为手工作坊式制作,整体缺乏市场竞争力。虽然我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有专业从事软件开发、生产与服务的企业向社会提供服务,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区的软件产业发展较慢,在很大的程度上即没有形成产业优势、也不能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我区自2001年开始按照国务院18号文件的要求,实行软件企业与软件产品的认定及备案登记制度,截止到2003年4月,我区共认定软件企业33家,备案登记软件产品53个。企业平均人数25人,人均自有软件销售6-8万元。(引自自治区信息化办公室苏国平报告)
新疆软件产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度 企业数量(个) 软件产品数量(个) 营业额(万元) 其中软件销售额(万元) 其中自产软件销售额(万元) 纳税总额(万元) 总人数(人) 其中软件技术人员(人)
2001年 19 19 14,740 5,612 3,323 769 518
2002年 34 53 26,252 11,733 6,646 1,107 1,376 890
随着我区信息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信息工程和项目越来越多,但由于我区IT企业技术和实力的限制无法承接这些技术含量高、规模大的项目。开放、融合、发展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必要途径。

下面,我们提出了新疆软件产业十个方面的突破。
1、引进软件航母与本地化企业的结合
由于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的驱动,要取得更大的竞争力,新疆企业信息化建设必然要引进国内外先进队伍。像IBM这样的大型公司,也都非常重视并已经进入了新疆的软件市场。国内外科技力量的
附件下载: